2008年9月6日星期六

关于“隐藏的功能性”




“巴克明斯特 富勒指出,发明似乎大约每25年循环一次,在那之后,新颖的材料在新奇和更加有效的应用中被再次循环。”
材料——产品皮肤——隐藏内部作用——产品人机界面
趋势:在科技含量更高的产品中,让这种设计界面在材料触感上具有一种感觉焦点,情感化人体工学在突出触觉感知的同时,弱化视觉感知。

这是近几天在书上所看到的关于产品情感化人体工学的诠释,所列举的例子有IPOD,ISOKON凳,以及MOROIR镜子。这看上去似乎与我上一篇博客里学习到的所谓“视觉与感官上都非常真诚的产品”形式原则中“冷静的东西”有点矛盾,但想想之后,对他们有了新的理解:
“对功能问题的经验化表达带来了反应敏捷和易于使用的功能。”
正式受到这句话的启发,也许产品设计中的“隐藏”与“弱化”,都是建立在经验之上的。
设计师的经验:带有提示的隐藏,对“皮肤”(界面)创新而慎动“骨骼”(形式),至少我看到的例子,这些播放器、凳子、镜子,还是有着明显区分其身份的形式,但界面的视觉表达上做了处理,也许正式因为这样的“少”,才能引导“多”——更多触觉探索、感知的产生。
使用者的经验:能通过形式分辨其身份,但“隐藏”的新的功能让人更想去“触摸,感受”,或者说去“驾驭”。
...或许,这么理解,即使“藏”了很大部分,但是那点“冷静的东西”被设计师在视觉与感官表达中保留了出来,以不至于和情感化人体工学中隐藏的功能性相矛盾。
......
以上仅是个人对所看到的一些设计理念的想法,也许我从一开始就思考错了,或者是理解有偏差,但这样看书,突然发觉会变得深刻许多,因为阅读不仅停留在眼睛与书面之间的文字上,更停留在笔下、脑海中,思考设计真的是件很难和很有意思的事情,不能不佩服那些可以把设计思想表达得很妥帖,善于观察生活的设计大家,还有那些可以随便一个参悟就可以洋洋洒洒在博客上挥毫泼墨的大师,他们对于设计的专家级别认识,是否也是在不断地汲取与反复的思考中逐渐积累起来的。
没有人批判我的观点,那我就放肆起来,以后多想想吧。

还有一句话,觉得很好。
“除非我们理解了出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相似性和规律性,不然许多功能产品要么就是不得要领,要么就是成为一个最新的噱头。”


1 条评论:

luck.chou 说...

看来我也要写读书笔记了。要不看了不能成为自己的东西。